曾几何时,一个人在橘色的街灯里穿梭,来到了深夜食堂——“哟~ 老板,来一盘麻辣小龙虾!”双手捏着通红通红的小龙虾,轻轻把虾头和身体分开,吃一口虾肉,吸一口虾黄,再咬一口虾肉……

然而,在不知不觉之间,吃货们分成了两个派系……有人说虾头里黄黄的东西是小龙虾的灵魂!是精华!但有人却对这头嗤之以鼻。

虾头派:虾头里面黄黄的东西,味道像蟹黄一样让人回味无穷,不吃就太浪费了!

我们吃的小龙虾,其实有一个正式的名字: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小龙虾原产于美国东南部,所以又叫美国螯虾。原生地在墨西哥湾附近,尤其是密西西比河河口地带,所以也叫路易斯安那州螯虾。它是最具食用价值的淡水龙虾品种,年产量占整个淡水龙虾产量的70~80%。

不要看它体积小小的,它可是繁殖快,性情凶猛,而且环境适应力超强的物种!如今,小龙虾已经在湖北、安徽等十几个省市得到推广养殖了。

小龙虾虽小,但五脏俱全。你吃到的虾身,其实只是它的尾巴。而它的脑、心脏、性腺、消化腺还有胃和触角腺等等杂七杂八的器官,都集中在了头部。至于“虾头派”所崇拜的虾黄,其实就是小龙虾的消化腺,也就是虾的肝脏和胰脏。

其实,“虾黄”里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DHA,EPA等)蛋白质,微量元素硒,以及各种维他命。嗯,听起来还是很棒对不对?可惜现实总是残酷的,你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小龙虾的环境适应能力确实很强,能够在污染严重的地方存活下来。而在水体存在污染的情况下,生活在其中的鱼、虾、蟹等水产品确实会从中富集污染物,最典型的包括甲基汞、镉、多氯联苯和二噁英等。而小龙虾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也高于草鱼、鲫鱼之类。

这些重金属和污染物都去了哪里呢?其中大部分被转移到了外壳,随着不断生长和脱壳,这些重金属毒素也就被移出体外了;另一部分,则集中在了鳃和内脏中,而鳃和内脏主要就是在头部……

虾身派可以不用担心了,尾部的肉里并无太多重金属,引起重金属中毒的可能性不大。但虾头……

我仿佛已经听到“虾头派”心碎的声音了。

看到这里,恐怕某些吃货会大惊失色:我吃了这么久的小龙虾头,会不会有事啊?

别慌。消费者吃小龙虾主要集中在夏天,短期内的食用量可能比较大,但全年平均下来摄入量还是较少的。只要你不是天天吃、顿顿吃、常年吃,那么已经下肚的部分不需要惊惶,日后注意即可。

另外,在这提醒广大吃货,为了安全地享用小龙虾,一定要挑水质较好的环境中养殖出来的。(重要的事情重复三遍:不要吃野生小龙虾!不要吃野生小龙虾!不要吃野生小龙虾!)虾壳要在烹饪前洗干净。必须在高于100度的温度下完全炒熟,才能杀死虾体内的寄生虫。

而虾头,就尽量剔除不要食用了吧。

有人认为能吃:尾巴里面是“黄”,味道最香,吃播博主甚至专挑此处来吃呢。有人则认为不能吃:尾巴里面是屎,海螺的排泄物以及沙子杂质都混在里面,吃了还可能中毒。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螺“尾巴”的成分,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一下它到底能不能吃。

人们所说的螺“尾巴”,一般是指除螺的头部、足部以外,蜷缩在螺壳内的软体部分。我们来看一张解剖图:

发现了吗,“尾巴”其实就是螺的内脏团(VISCERAL MASS)。里面包裹着螺的心、肾、胃、鳃、性腺、消化腺等器官。螺类的排泄、生殖、消化及部分神经功能就是通过内脏团块来完成的。内脏团中占比最大是消化腺和性腺,也就是人们说的“黄”。

首先回答一个千古难题:螺的贝壳是封闭的,它们要怎么拉屎?

仔细观察解剖图中螺的消化系统,食物从口进入,经过嗉囊、胃和肠道,到达肛门。肛门通向的地方并不是螺壳的尖尖,而是与外界相通的外套腔。因此屎一拉出来就排到外界水体里了,海螺“尾巴”里是没有屎的。换句话说,海螺的屁股长在口边上,屎不拉在“尾巴”里。

但这并不代表海螺“尾巴”就很干净了。虽然没有屎,但吃螺尾巴还存在一些风险。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