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由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饮食方面越来越广泛,选择性也越来越大,然而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土地上的祖先们是怎么过来的呢?这一期给大家介绍春秋时期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种类。

春秋时期下层社会的人们还是遵循先人的生活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日两餐而已。而上层社会的达官贵族则会多加一餐,比较流行三餐制。

在春秋时期的饮食结构中,粮食居于主体地位。除了以前常见的粟、(就是小米)黍外,麦(包括大麦和小麦)、麻、菽、稻的种植日益普遍。到东周时,黍稷的地位有所提高,“黍稷”被“菽粟”所取代。

什么?胡萝卜?不存在的。胡萝卜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

西红柿?不存在的。也是张骞带回来的。那当时有什么呢?

两周时期的蔬菜种植业已经相当发达,见于文献记载的品种有二十几种,其中属于栽培的有葵、藿、薤、葱、芸、甜瓜、瓠、葑、姜、笋、蒲、芹、莲、藕、茭白、菱、芡、菲、芋等。此外,属于野生或者可能是野生的蔬菜有莼、薇、蘩、藻、蕨、荇菜、堇、茶、芣、卷耳、芝、菖蒲等等。

春秋时期的肉类很多,先说说普通的家养的六畜,马牛羊鸡鸭鹅。像什么猪啦,狗啦,也是吃的。牛因为是主要劳动力,(这么说好像不对)是主要生产力之一,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所以不轻易吃牛肉。猪肉比较少,也不轻易吃。所以羊肉吃得比较多,但是羊肉虽好,可是它膻呀,那个时候胡椒还没有登场,羊肉就保留着他那特别的膻。狗肉吃得也多,像荆轲和聂政就是狗屠夫(杀狗的屠夫)。

虽然平常但这已经是普通劳动人民餐桌上的佳肴了,那上层社会的人吃啥呢?

贵族公子哥有时候想吃肉了就会去打猎,猎什么? 据《诗经》记载,那时常见的野兽有象、虎、豹、狼、熊、罴、麋、鹿、狐、兔、兕等。还有许多野禽。

春秋晚期至战国,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田猎在食物来源中的重要性日益降低。但楚国由于气候温暖,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远远多于北方,捕猎物在饮食中依然占有较大比例。楚国的猎物有犀、兕、麋、鹿、熊、虎、豹、兔、猩猩、牦牛、大象、鸹、凫、鸧等。

孟子曾经说过,鱼我所欲也,熊掌欲我所欲也。 说明还有重要的水产,不仅有熊掌,还有鱼。

专诸刺吴王僚的时候,得知吴王僚喜欢吃烤鱼,就去学习烤鱼。再把烤鱼献给吴王僚的时候拿出藏在鱼肚子里的剑然后刺向吴王僚。

两周时期可以确定为人工栽培的桃、李、枣、棘、梨、柤、栗、榛、梅、桔、柚等。此外还有桑椹、甘棠、杜、沙棠、郁、杞等等,多数是野生的。

看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们餐桌上的食物也很丰富的,有没有兴趣去打个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