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西南地区的土家族里,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辣椒当盐,合渣过年,一条裤子穿他十几年……”。这几句话虽然更多的地是在描述了土家人在解放前的辛酸生活,但是这也凸显了民谚里提到的合渣,对于土家人独特而深远的意义,而现在的合渣,更是宜昌、恩施等地的餐馆的一道地方菜。

这道菜的名称除了叫合渣之外,还有“懒豆渣”、“懒豆腐”这样比较接地气的名称。他是湖北省宜昌、恩施等地方的家常菜,广泛分布在鄂西南地区的土家族、汉族的混居地区。而之所以它还有“懒豆腐”“懒豆渣”的称呼,这就跟它的做法息息相关了。

合渣的制作方式很简单,只有最开始“推”的阶段会比较辛苦,因此土家人把制作合渣的过程也称为“推合渣”,而又因为制作合渣的过程比打豆腐简单得多,因此又得名“懒豆腐”。

首先将黄豆浸泡3-5小时,等到它有些发胀之后,再用石磨,磨成豆浆。在磨得过程中,每次放一小勺黄豆和水,慢慢地磨,这样推出来的合渣细,煮出来才会更好吃。

接下来,在磨好豆浆之后,不要过滤,直接放在锅里面煮,等煮的差不多快要开的时候,放入之前切的细沫的萝卜丝,土豆丝,青菜叶等,再等上几分钟,煮开后即可食用。

当然,现在大多数合渣的制作已经不需要人工去推了,在电磨的帮助下,几分钟就可以得到合渣吃了。

当然,虽然制作方式大体相同,但是因为各个地方口味不同,加的料不同,所形成的合渣风格也不同。

比如说在平常的时候,大部分人会吃得比较稀,不加任何调料,常称为“淡合渣”,突出“喝”,有时候会加一些土豆,芋头一起煮食。

而在炎热的夏季,有些人们会选择将其放置几天,让其变酸,这也就是土家人口中所说的“酸合渣”,一入口,就酸得人的神清气爽,消暑解渴。

等进入了风寒料峭的寒冬时节,人们就会在合渣中放土辣椒、猪油、盐、大蒜等调料,架在柴火中猛煮,煮到一定程度,就边煮边吃,这样的合渣名号就多了,主要看加的哪种主料最多,最常见的有“肉末合渣”、“鸡仔合渣”等等。

在众多售卖合渣的饭店中,最为典型有名的,就来自于宣恩县小关乡张关村的合渣,也叫张关合渣,他们家以合渣火锅为典型特征,口味纯正,价格实惠,人们戏称“全价食料”,也是恩施最出名的合渣。

关于张关合渣还有一个传奇的故事,传闻它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贺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听闻贺龙喜欢吃合渣,在经过张关村尝到黄老太做的合渣之后,把善于做合渣的黄老太的丈夫拉去参加了红军。

关于合渣这个历史悠远,参与了土家族人历史的名小吃,在当年帮助了无数因战争而食不果腹的土家人度过了无数个难熬的日日夜夜,而现在则为了旅游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凡是尝过张关合渣的游客,都给予了极高的美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