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同样的食物,为什么没有小时候吃着香了?
小时候吃过的食物,仿佛自带时光滤镜:明明是同一种食材,但现在吃到的总觉得不如过去的香。
西红柿和黄瓜没了过去的味道,排骨不如以前的香了,连牛奶都失去了童年的香浓味……
为什么现在的食物没有过去好吃了?是食物变了,还是你变了?《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专家,为你解读记忆中的味道是怎么来的。
远离了为填饱肚子发愁的年代,很多食物却失去了记忆中的味道。这并非你的错觉,小时候吃到的食物是真的变了。
现代化农业生产大大增加了果蔬产量,并缩短了果蔬的生长时间。这影响了其中糖、有机酸和芳香类物质的含量,显得不那么香甜。
另外,为了便于运输储藏,现在的果蔬通常要提前采摘。和自然成熟的比,它们的味道就有了差异。
在西红柿培育和品种改良过程中,产量提高了、保质期延长了、抗病能力增强了,但与此同时却丢失了一个对西红柿味道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的基因:TOMLOXC。
该基因对脂肪酸和类胡萝卜素的分解有重要影响,而脂肪酸、氨基酸和类胡萝卜素分解产生的短链醇、醛是西红柿香味的重要成分。
牛奶的“浓”有两层含义,一是香味浓郁,二是黏度高。
以前的奶牛大多以吃青草为主,因此奶中有股“青草香”。现代工艺往往给奶牛准备了标准化、精心调配的饲料,奶味可能显得没那么足。
此外,挤奶环境、灭菌方法、奶牛喝水和清洗所用水的酸碱度等,都可能影响牛奶的最终香味。
对于黏度变小这一点,现在的牛奶都经过了“均质”处理,把大颗粒的牛奶脂肪打碎成小颗粒,使得脂肪不容易上浮,也使牛奶变得不如以前黏稠。
与果蔬和牛奶类似,肉类似乎也不如以前香了,还不如以前有嚼劲。以猪肉为例,2个因素影响了肉类的口感。
土猪生长缓慢,但肉的脂肪含量高、香味更好,现在一般养殖的都是瘦肉型猪,成熟快、脂肪少,因此口感有变化。
与现在相比,过去养猪的周期较长,猪肉的肌纤维较粗、筋腱多,嚼劲更大。另外,投喂的饲料不同,也可能让味道发生改变。
食物在变,你也在变
其实,不只是食物变“淡”了,你的感官系统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尤其是随着年龄增长,味觉会日益变得迟钝。相关研究表明,年过五十后,人们舌头上的味蕾开始减少,对咸味、甜味的敏感度降低。
中老年人鼻子神经末梢的“传感器”受到磨损,即使暴露于强烈的气味中,嗅觉也远不如年轻时敏感。
忙碌是当代人的生活常态,叫外卖、下馆子也成为简化就餐流程的选择。
为了刺激食欲、吸引回头客,不少餐厅会在食物中加入大量的油、盐或糖以及各类调味品,这样的重口味会让味觉“钝化”。
久而久之,人们会不由自主地选择较重的口味来振奋味蕾,不再像以前那样能敏感地尝出果蔬的口味。
另外,食物在记忆中会显得更美味。大多数人都逃不过「真香」定律,即使是从前不愿碰的食物,在时光滤镜的加持下,也可能让你“爱得深沉”。
我们无法阻止食物的味道变淡,但可以试着让味觉变得像以前那样敏感。
尽量少吃或不吃含盐量多的食品,如咸肉、腊肉等传统腌制品。
增加每日食物摄入的种类,多吃原汁原味的蔬果。保证能量与营养素的足够摄入,也是保护味觉的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