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可分贵贱?这样的观点如果放在现在或是不明显,可是要是放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就是绝对的定论。王公贵族吃的东西,庶民子弟吃的东西,因为有阶级之分,其差别还是非常明显的。

《礼记》载:“珍用八物”。所谓珍馐佳肴这个成语,大抵最早之渊源就在于此。王公贵族们平时吃饭可用奢侈来形容,“八物”就包括了淳熬(肉酱盖饭)、淳母(肉酱浇黄米饭)、炮豚(煨肥乳猪)、炮牂(烤羔羊)、捣珍(烧里脊)、渍(糟肉片)、熬(肉脯)、肝膋(烤内脏),饮食习惯相当的精细。

《楚辞》载:“秭归家宴其曰:肥牛之腱,臑若芳些。和酸若苦,陈吴羹些。胹鳖炮羔,有柘浆些。鹄酸臇凫,煎鸿鸧些。露鸡臛蠵,厉而不爽些。粔籹蜜饵,有餦餭些。瑶浆蜜勺,实羽觞些。挫糟冻饮,酎清凉些。华酌既陈,有琼浆些。”楚国的宴席之上,有飞禽走兽,有飞禽走兽,至于琼浆玉露、醪糟冻酒更是数不胜数,王公贵族们的生活简直是让后世艳羡。

这样的生活也让王公贵族们很有依赖感,比如天子赏赐的胙肉就为列国诸侯所钟情,所有诸侯们只要得到了天子胙肉,大多都会举行盛大仪式,专门搞一场隆重的宴会。在宴会之上,诸侯们会把天子胙肉分食给有功之臣,是一件极度神圣的事情。

另外,列国诸侯们大多也都是吃货。郑国有个郑灵公,因为收到了楚国人奉送的甲鱼,就在宫中举办家族宴席,还专门邀请了朝中有地位的那些臣子,共同一起饮甲鱼羹。还有个楚成王,因宫廷政变被臣子们囚禁起来,临死之际还专门许愿想要吃楚国宫中的特色饮食熊掌。可见,吃好喝好向来都是诸侯们的第一爱好。

与之相比,庶民子弟们的饮食就要差得多了。史书中说:“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庶民们天天豆汤配水煮菜,常常就是看不到半点儿荤腥。而且,那时候的人们有所谓“朝食”“晚飨”的说法,也就是说每天只吃两顿饭,一顿在上午九十点,一顿在下午五六点,中午是不吃饭的。其他时间干什么呢?当然只有劳作。

春秋战国时代,麦粟的处理水平还相对落后,丰收谷粮之后人们就会把谷粮放在木桶里,用粗木棒不停戳打和搅拌,也就是最为原始的人工舂米。这种舂出来的谷粮基本上很是粗糙,甚至有的连壳也没有完全去除掉,就会被人们放进锅中进行蒸煮。咀嚼起来就不会有很舒适的感觉,吞咽下去也不会很是顺畅。

只有油盐酱醋这些调味品,那是好几百年甚至千年以后的事情了。春秋战国时代的人们,即便王公贵族子弟也是没有办法吃到这些东西的。那么庶民们除了吃粗茶淡饭,相应拌饭的则只有一些葵(苋菜、白菜类)、藿(豆子的嫩叶)、薤(类似大蒜)、葱、韭的水煮菜。那时候的庶民们,一点带壳的粟米,一碗没有油腥的水煮菜,想起来都觉得倒胃口。

有的人会说?春秋战国时代,没有人管控捕猎之事,人们可以捕捉野味来吃。这其实也是有问题的。为什么呢?既然都没有油盐酱醋,而大蒜、孜然、辣椒、洋葱这些调味品,则又是千年而后才传中国的。错内仅存的那点儿葱姜,很难起到调味的作用。因此,即便有野味吃,野味的腥味如何去除,才是最大的问题。

如果,让你回到春秋战国,享受这样的饮食生活,你愿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