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自然历丨你的春节火锅里,有没有这把金色小伞?

年夜饭上火锅,很可能出现金针菇的身影,简便易熟、老少咸宜。但真正热爱吃它的人,似乎并不多。

餐桌所见的金针菇,有着细而长的柄,顶上托着一个小小的菌伞,乍看上去颇似一颗长长的大头针。不过,这又细又长的菌柄,像尼龙线一样“坚韧”,轻易嚼不断。更有传言,金针菇会原样游历人体,然后从消化道的末端再次完整出现,于是乎便有了“明天见”的诨名。

金针菇呈现这个样子,完全是人类的“锅”。因为市场上的金针菇都是人工栽种的,细长菌柄内排列紧密的菌丝,难以被牙齿磨碎。

在湖湘大地广袤山野,天生天长的金针菇,根本不是这副尊容。它们一点也不纤细瘦弱,在倒木或腐木上成丛生长,有着大型、金黄色、略带粘性的伞盖,和较短而粗壮的黄褐色菌柄,菌柄上还具有褐色的绒毛。当它们大片冒出头时,非常像撑开一堆金黄小伞,颇具富贵气质。而且,野生金针菇鲜香嫩滑,当得起“山珍”之名。

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属于蘑菇目泡头菌科冬菇属真菌。菌盖直径2至6 厘米,初期半球形,后渐平展;菌盖表面黄褐色或淡黄褐色,中部色深,边缘色渐淡,表面有黏液,湿时尤为明显;菌肉白色,菌褶弯生,较密,白色;菌柄长3至7 厘米,直径0.3至0.8 厘米,上部黄白色,下部黄褐色,表面有纤毛,内部松软,白色;担孢子椭圆形至长椭圆形,无色,光滑。

湖南多地有分布,春秋季丛生于阔叶树倒木或腐木上。